一、政治高度领会调查研究重大意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调查研究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调查研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实现党的自我革命、提升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战略选择。
必须在不断学习、领会、落实、反馈的循环锤炼过程中,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入理解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是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调查研究是发展完善党的理论的必经过程,调查研究是实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有机结合,调查研究是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执政本领,从理论上把握调查研究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内在逻辑,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
二、个人学习调查研究的经历及体会
中央有决策,个人看落实。中央定方向,个体看实效。每个个体对于调查研究的认识和理解的经历各不相同,践行的路线亦千差万别,但目标一致。中学时代在语文课本学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作为中学生,读完了觉得伟人就是伟人,1927那个年代居然能花三十二天做实地调查,还有学了一篇《反对本本主义》的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彼时个人对于调查研究的感受,恐怕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不知道,不理解,用不来,正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仅仅知道调查研究有这么回事而已。
大学时代陆续学习了一些市场调查、统计调查的课程,90年代,调查研究的课程仅限纯理论学习,书生意气,纸上谈兵。研究生毕业论文选择了环境会计主题,一本正经信心满满的申请经费专门去苏州、无锡、富阳一带造纸厂去实地调研,种种原因收效甚微,但是有总比没有好,一点点理论储备加上一些实地调研,对毕业论文的数据支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所裨益,此时对调查研究的认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亦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对调查研究的理论与实务有了比较系统的认知,但是理论与实务严重脱节。
现在,作为专业教师,我经常在思考怎么把调查研究落实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重在教学效果,旨在立德树人。摸着石头过河,在科研论文撰写、课程改革报告、课堂随堂调研等环节做了这样那样的调查研究的尝试,此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活动来临之际,重温毛主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本本主义》等经典论文,反复体会习主席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调研工作务求 “深、实、细、准、效”这个“五字诀”方法论,感触良多,调查研究是我党优良传统,任何调查研究应该上升到政治高度,在坚持党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要深入研究,从实际出发,要既细又准,要讲求实效。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调查研究要做到“四个有”,即有目标、有组织、有案例、有效果。这是针对教育问题特点而作出的战术部署,为的是促进调研工作高质量开展,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线专业课程教学人员,应该在培养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完善、课前学习对象深入了解、课堂形式多样的效果检测、课后密切联系实际的作业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开放、全面、长期的调查研究,重在教学效果,确保立德树人。如此有如这般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正如:看山是水,看水是山,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山水相依。不断修炼,调查研究达到这种境界,那是对落实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最好的回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