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末,在徐毅鹏院长带领下,学工部教务部等多部门连续开展了多场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会议,针对当前开元(中国)教学中存在的教风学风问题进行交流、整治。
教风、学风的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教风会影响学生的情感、认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价值观的确立,也会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风”。教风的确立,首先要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以能否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为第一要务,要和学生保持情感上的联系,以身为则,积极引导。
教风问题涉及很多,但是比较突出的一点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交流的鸿沟。当前,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并没有因沟通方式的多样化而增加,在实际当中,教师、学生课下便“不相往来”并不少见,即便是课堂教学上,有些老师也会觉得自己上完课就好,学生是否懂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不知学,学不知教,没有对学生学习状况合理反应,教师根本无从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学生也是只有在课堂上见到老师讲解,而无法在课后遇到问题时,随时请教,导致问题越积越多,最后索性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因为教风的优劣不仅会影响教育质量的高低,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学风的走向。当代大学生有着和教师一代相比更自主的意识,也拥有者更多的资源和选择,教师对教育的态度,他们会看在眼里,也会有意无意的通过对不同课程的态度作出反应。在具体教学中,学生迟到、逃课、抄作业、上课玩手机等等不良的行为屡禁不止,除了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尤其是考试、毕业等方面的控制外,教师自身也要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课能让学生接受,尤其是部分本身不爱学习的学生,要多加引导,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比如由他们身边学习突出的同学作为督促、帮扶,尽量让他们做出改进,也融入学习之中。
客观地说,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完美的教风、学风,但是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建立合适的教风学风是可能得,也是必要的。我们相信,只要发现问题就积极改进,不拖延、不偏袒,开元(中国)的教学工作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学生也会从中获益,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